藝術深耕黃于翔外聘人才資料表(藝術家)
|
黃于翔 |
行動電話 |
0906003802 |
||
|
qq850226@gmail.com |
現職 |
佈景師/ 操偶師 |
||
最高學歷及 專業訓練 |
學校或機構名稱 |
主修 |
學位或證書 |
在學或修業年度 |
|
小李佈景社 |
佈景彩繪 |
|
2015年~2017年 |
||
偶與衣木偶雕刻 |
布袋戲木偶雕刻 |
|
2013年~2014年 |
||
專 業 經 歷 |
起迄期間、服務單位及職稱 |
重要藝術教育或藝術教學相關經歷 |
|||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 |
2014~2021年 |
布袋戲操偶師 |
|||
蘇俊穎木偶劇團 |
2022~2023年 |
布袋戲操偶師 |
|||
黃天子藝術創作 |
2017~2023年 |
佈景師 |
|||
翔偶劇團 |
2024~迄今 |
團長 |
|||
重要作品或展演發表紀錄:(如為出版品,請註名書名及出版單位) |
得獎紀錄:2014年榮獲國際偶戲節第八屆金掌獎(最佳團隊製作) |
||||
年度 |
作品名稱或展演紀錄 |
年度 |
獎項名稱及名次 |
||
2018 |
大稻埕戲苑歌仔戲觀摩會演(道具製作) |
2014 |
國際偶戲節第八屆金掌獎(最佳團隊製作) |
||
2018 |
新布袋戲實驗室 第四號作品「魔豆」佈景設計 製作 操偶師 |
|
|
||
2024 |
國慶晚會(布景彩繪) |
|
|
||
2024 |
臺南400風調雨順大戲(偶師) |
|
|
||
2024 |
2三立電視台「超級紅人榜」(布袋戲佈景設計製作) |
|
|
||
2024 |
喜劇團「大師來了」(佈景製作) |
|
|
||
臺南市114學年度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
簡介表
校名(全銜):臺南市佳里區信義國民小學 |
方案名稱:「信義劇寶盆.創意藝起來」 |
農業時代,嘉義縣擁有各項民間技藝的表演團體,是享有傳統藝術的盛名的縣市。隨著時代演進,青年大都前往外地謀生,導致傳統藝術技藝陸續解散或面臨失傳的窘境。 民國初年,人稱「阿盛師」的老里長黃火盛,自二十五歲起,接觸掌中戲三十餘年。阿聖師於西元1951年(民國40年)創立嘉芳社劇團,當時名聞全省。為了復甦民俗技藝,避免傳統戲劇逐漸沒落,阿聖師開始在家族中,教導家中大小演藝技能;除了他之外,其妻、二子、五女、媳婦、女婿、乃至於孫子輩,在阿聖師的帶領下,都能成為能說擅演的掌中戲高手,締造了「嘉芳社七姐妹」的當地傳奇。 技藝傳承至第二代黃耀生,阿盛師的長孫則是第三代的黃嘉雄,黃嘉雄於西元1991年(民國80年)創立紅龍歌劇團,並於西元2001年(民國90年)創立名劇出版社。黃嘉雄十三歲即能說出五種腔調,人稱「掌中戲神童」,中華電視台曾專程南下轉播。 現今世代,掌中戲雖然不如往昔興盛,但阿盛師堅信流傳多年的地方掌中戲,仍有它存在的價值,且每齣戲內容皆闡述忠孝節義之感人故事,是深具保存與傳頌的國粹。 翔偶劇團團長黃于翔老師自小就是耳濡目染,在這樣的傳統藝術家庭中成長,聽著鑼鼓聲長大的黃于翔,至今已經有將近十幾年的藝術創作及演出經驗,因著對傳統戲劇的執著與熱忱,從此展開青年布袋戲演師、傳統藝師傳承文化的旅程。 黃于翔老師於民國107年創立黃天子藝術創作、民國111年創立「阿翔布袋戲」,自力更生、自給自足,從音樂製作、木偶雕刻、佈景繪畫、 偶衣設計、道具製作……等都是由劇團菁英人員所製作,打破掌中劇團一人團隊擔任所有職務的瓶頸,並陸續擔任中南部許多地方傑出團隊的藝術總監以及操偶師傅,希望能將創新布袋戲技藝,讓更多人能接觸並喜愛它。
黃于翔老師是一位出生在戲劇世家的小孩,也是 『新營 - 嘉芳社布袋戲』 第四代傳人。 從小耳濡目染,學戲的過程中,總覺得如果有好的劇本、專業的演員、但若沒有精美的道具,就是不能襯托出整齣戲的完美。因為于翔老師天生就對手工藝方面感興趣,除了努力自我摸索、研究戲劇道具之外,努力地向諸位戲界前輩的請益,並到高雄大社拜李政學老師為師,學習木偶雕刻,擴展多方面的領域。 而「黃天子」這個名稱是拜師後刻出第一顆屬於自己刻的偶頭,李政學師父突發奇想在偶頭上面簽下「嘉義義竹(黃天子)」 ,這就是觸發黃于翔老師創造出自己品牌的故事。 除了廟會的邀約展演之外,于翔老師對於進入校園,帶領學生進入掌中戲的領域也十分用心,他認為好的技藝應該要藉由教育傳承下去,所以近幾年陸續走入校園,或者辦理戲劇夏令營,希望大、小朋友都能喜愛布袋戲,如此,布袋戲之美便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
本校早期有故事媽媽們推動的和風劇團,但隨著媽媽的孩子們逐年畢業,劇團的業務推展上,在校園不易課程化,有點可惜。 本案計畫主要執行人李宛儒老師曾在臺南市三村國小擔任綜合及表演藝術課程老師,也曾申請過藝術深耕計畫。宛儒老師發現本校在推動表演藝術課程方面,師生的能力都稍嫌薄弱,表演藝術分為肢體表達與聲音表達,是一種能讓學生勇於展現自己的能力,目前宛儒老師身為課程領頭羊的課研組長,一直想要努力能深耕藝術課程。 111學年度宛儒老師透過信義國小「創意藝起來」社群,帶領社會科、視覺藝術科及綜合科老師進行跨領域協同教學,指導五年級學生進行「唐山過臺灣」紙影戲發表活動。先由社會科富女老師說明歷史緣由,進行紙偶戲角色說明和工作分配,接著由視覺藝術幸娟老師進行紙偶創作,最後再由綜合科文馨老師進行戲劇排練。因為這是第一次在學校進行類似的活動,社群的老師覺得仍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但是,透過學回饋單的書寫,學生表示很喜歡這類實驗性的藝術課程。 宛儒老師有表演藝術上的基底專業,但因為本校在表演藝術的師資極為缺乏,在2023年臺南首學課程博覽會中,宛儒老師結識了具有音樂與皮影戲的藝術家----陳聖元老師,在這樣因緣俱足之後,開始申請藝術深耕畫。後來、為聖元老師的生涯規劃,皮影戲課程只能暫是終止。後來,因為聖元老師的引薦,我們將黃天子劇團的團長黃于翔老師聘請入校,學生也十分戲愛于翔老師的課程。 信義國小結合校訂課程,本著蕭壟在地化的故事發想,社群老師認為透過偶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表演這件事情(因為不用直接露臉),在課程的執行層面上,宛儒老師是有經驗的推動老師,再加上藝術深耕經費的注入,我們很慶幸能聘請專業的劇團藝師進入校園,也能讓校園藝術教育推廣更加活絡。 113學年度,我們藝術深耕的方向分為兩個面向,一方面希望能結合「創意藝起來」教師社群的力量,帶動校內表演藝術課程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希望能推動「課程優先」的表演藝術教育扎根,在中、高年級的藝術與人文教學上能有所突破!課程進行的方向,會發展黑光劇場結合紙影戲的綜合戲劇課程。 |
本次邀藝術家黃于翔老師是這樣一位難能可貴的人才!他的有豐富的布袋戲演出經驗,家族對於布袋戲、歌仔戲都有很深厚的基底,就像一般的歌仔戲團一樣,他們的家族也幾乎是整個家族團結起來作戲的。希望能持續藉由專業劇團的協助,深耕紮根信義國小的表演藝術課程。希望能透過藝術深耕的話申請及經費的挹注,能促成信義國小師生藝術深耕的圓夢計畫! |
成果放置學校網址:https://www.syies.tn.edu.tw/ |